1973年,錢鐘書與鄰居夫妻發生激烈爭鬥,男鄰居的額頭被打得鮮血直流,而楊絳面對此景卻格外的感動。
讀書人素來講究文雅,身為大文豪的錢鐘書為何如此衝動?
1929年,19歲的錢鐘書以數學15分,國文和英語雙滿分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,也是在上大學期間,他認識了自己的一生摯愛——楊絳。
文人之間的表白和戀愛總是充滿著文墨色彩。
楊絳為了試探錢鐘書的想法,主動寫了一封表白信,托人轉交給他。
錢鐘書在同窗好友的圍觀下打開了信件,信中只有一個字:“慫”。
旁人看得一頭霧水,錢鐘書卻不自覺地嘴角上揚,立刻提筆回了一封信,也只有一個字:“您”。
楊絳看完回信後樂開了花,她確定錢鐘書就是那個懂她,愛她的男人,當即下樓和他見了面。
楊絳的“慫”字是在詢問錢鐘書:“有幾個心上人?”,而錢鐘書的“您”字,就是在告訴楊絳:“我的心裏只有你!”
這是獨屬於他們的文藝和浪漫,兩人順理成章地確定了關係,一同前往國外留學,還生下了女兒錢瑗,三口之家過得尤為幸福。
留學結束後,錢鐘書帶著妻兒回到了國內,和一對年輕夫妻成為了鄰居。
文人家庭素來溫和可親,錢鐘書一家對待鄰居也是十分的熱情,然而鄰居夫妻卻因為思想的腐化,異常的鄙視文人,根本看不起錢鐘書一家。
1970年,楊絳的女婿王德因為特殊原因自殺輕生,夫妻倆為了避免對女兒造成二次傷害,決口不提此事。
鄰居夫妻卻三番兩次的煽風點火,刺激錢瑗,看見她抹眼淚,不但不安慰,反而狂笑不止,辱罵她是“臭寡婦”。
一次,錢瑗請鐘點工來家裏洗衣服,鄰居夫妻見狀,就要求鐘點工將自己家裏的衣服一塊洗了。
錢瑗禮貌拒絕,卻換來對方的一記耳光和辱罵。
忍無可忍的錢瑗當即與對方扭打在一起,楊絳聽到聲響,趕忙出來幫女兒,但依舊不是對手,被鄰居夫妻按倒在地。
錢鐘書看到這一幕,勃然大怒,熱血翻湧,抄起屋內的一塊木板朝著男鄰居的額頭甩了過去,將妻女二人護在了身後。
鄰居也是欺軟怕硬之人,瞬間啞火,捂著腦袋去了醫院,錢鐘書則帶著母女二人搬了家,遠離了這個是非之地。
楊絳每次回憶這一場景都是滿臉笑意:“沒想到文質彬彬的丈夫還有如此熱血的一面!”
每個人都有底線,再冷靜,再有文化的人,看到妻女受欺負,也要不顧一切地去保護她們,這樣的男人才是有擔當的男人。
1998年,錢鐘書懷著對妻子的愛離開了人世,之後的日子裏,楊絳寫了一本名為《我們仨》的書,用來紀念和丈夫女兒一起生活的那段時光。
楊絳和錢鐘書一見鍾情,二見定情,一愛就是一輩子,真正做到了相互體諒,相互包容。
這樣的愛情,才值得我們羡慕,值得我們去追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