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書中自有黃金屋,書中自有顏如玉。”
“讀書百遍,其義自見。”
關於讀書的道理,有很多,讀起來還朗朗上口。
當我們到了中年,忙著工作、應酬,慢慢就放下了書本。關於讀書的道理,也將信將疑。
奇怪的是,我們總是要求孩子多讀書,也會送書給孩子,就是自己不願意讀書,還認為自己讀書夠多了,文憑也夠高了。
清代學者張潮說:“少年讀書,如隙中窺月;中年讀書,如庭中望月;老年讀書,如臺上玩月。皆以閱歷之淺深,為所得之淺深耳。”
不得不知,到了中年,還是要努力讀書,生活中所有的難題,都會迎刃而解。
01
書,是療傷的藥。
漢代劉向說:“書猶藥也,善讀之可以醫愚。”
他世襲了父親的爵位,做了任諫大夫。在漢宣帝時期,他應詔獻賦頌數十篇,職位節節高。
到了漢元帝時期,他多次上書,彈劾宦官,因此得罪不少人。他也被大家排擠,兩次入獄,還丟了爵位。
漢成帝登基後,啟用劉向。劉向積極建言,要削弱外戚,卻不被採納,也得罪了一批人。
人到中年,一直不得志,他鬱悶了。
有一天夜裏,他誦讀《書》《傳》,內心忽然就明亮了。此後他挑燈夜讀,在古文的整理和保存上,貢獻巨大。
最重要的是,他懂得了與世無爭,退一步海闊天空。所有的煩惱,在讀書的過程中,慢慢消散。
人到中年不如狗,誰都有受傷的時候。人與人交往,夾槍帶棒;創業可能失敗;愛你的人也會為難你……靜下來,多讀書,靈魂會變得安靜,生活變得平緩,繁雜的都可以看清楚。終將,治癒你自己。
02
書,是創業的膽。
作家莫言寫了自己成長的故事。
他小時候,夜裏不敢出門,白天不敢一個人獨行。
讀書多了,他慢慢品味到,寂靜的夜晚,田野睡著了;明月當頭,村子靜悄悄的。
“所有的人都在睡覺,只有我一個人醒著……”詩意的感覺,讓莫言不再害怕黑夜,也不害怕獨行了。
再後來,莫言走了寫作的路,並且是終身筆耕不輟。
讀書讓人大膽。這還真的不假。
一個人畏手畏腳,很大一部分原因,是他不知道前面是什麼,自己做的事情會有什麼結果。若是知道了,什麼都胸有成竹,就不怕了。
讀書,就是讓你“什麼都知道、什麼結果都可以預測”。這就讓你自然有了膽量。
人到中年,要賺錢,就得創業,起碼要工作。你對賺錢,把握越大,膽子就越大。你還可以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。
別人看你冒冒失失,其實你非常清楚,一切的後果,都在掌握中。
03
書,是家庭的根。
音樂創作人約翰森說過:“一個家庭中沒有書籍,等於一間房子沒有窗子。”
人到中年,你不僅僅是打工人,還是父母的兒女,兒女的父母,愛人的愛人。角色很多,你需要及時切換,精准把握。
如果你回到家,抱著手機看,還咯咯咯地笑。那麼你的兒女,如何安心讀書?
你回頭對兒女說:“認真點。”這有用嗎?
自古以來,父母對兒女的教育,是“言傳身教”。父母做不到的事情,要求兒女,是用處不大的。
好的家庭,一定是有書香味道的。
我們不僅要做大書櫃,給孩子們讀書用。還要要自己的書。起碼你應該陪同孩子一起讀書。
把書讀薄了,家底就真正殷實了。
萬貫家財,都會用光。唯有智慧,無窮盡也。
兒女讀書有出息了,那麼家庭就會源源不斷地致富。父母也少操心。
作家林清玄說:“一個聞得到書香,聽得到平靜的家庭,能夠喚醒人內心的種子;反之,這粒種子會在喧囂中獨自腐爛。”
我們總是說,育兒,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。而“漁”的根本,就是讀書,取得技能,獲得崗位。
04
書,是心中的燈。
在1954年1月,《每日共和報》上刊登了海明威的故事,說海明威旅行歸來,人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。
一個叫雷蒙德·卡佛的打工人,看到報導,高興地對媳婦說:“我們要去西班牙住一段時間,在那裏好好寫作,讀書。”
媳婦很驚訝,但仍舊支持他的做法。
經過多年的打拼,他也成為了作家。還被文學界點贊:繼海明威之後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短篇小說作家。
他在文章中寫道:“遲來的斷片,即便如此,你從這人生中,得到了你所追求的嗎?我得到了。”
讀書,就是在別人的思維下,建立自己的思維,不斷超越當下的認知。
讀書多了,總是會發現自己的內心,仍舊閃閃發光。原來,我們和書裏的人一樣,可以追求詩和遠方。
不讀書,內心就暗淡了,所有的夢,都沒有人去指引,你自己又無法開啟。
05
其實,中年讀書的好處,還有很多。
你讀書多了,可以提高情商。別人說“秋天真好看,鳥兒在飛”,你可以說“落霞與孤鶩齊飛”;別人說“想你了”,你說“一日不見如隔三秋”;別人說“好難過”,你可以說“古今多少事,都付笑談中”。
讀書多了,可以找到朋友。同樣的讀書人,會形成一個圈子,並且大家沒有高低貴賤之分,都是書友,都少了銅臭味。
讀書多了,可以更加愛身邊的人。你沒了脾氣,只有靜氣,怎麼都吵不起來。
讀書多了,你就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。大部分的中年人放在了書,你卻拿起來了,這是超越人的秘訣。
讀書多了,人就會變得年輕。腹有詩書氣自華。
拿起書吧,開券有益,閉卷有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