殫竭心力終為子,可憐天下父母心。
父母的一輩子,都為兒女操勞,把兒女送到大學,又幫助兒女成家立業。
兒女有了工作和家庭,父母又進入了帶娃的歷程。
反正兒女的難處,能幫盡幫;至於父母的難處,咬緊牙關自己挺住。
回到現實,有多少父母,把一切掏空了,除了感動了自己,誰都沒有感動。兒女還認為父母是自作多情,自討苦吃。
父母過了五十歲之後,還無休止地對兒女好,對自己毫無保留,那就是家庭的一場災難。
01
安排好兒女人生,只能適得其反。
宋朝時,按照官場的內部規定,宰相的兒子,成年之後,不通過科考,也可以做官。從九品官員開始。
陳世儒是宰相陳執中的獨子,從小就受到家人的關愛,享受了京城的繁華生活。
陳世儒成年後,輕輕鬆松就得到了官職,又順利被提拔為國子學博士;還娶了前宰相呂夷簡的女兒為妻。
在京城混到中年後,他被調配到安徽太湖任知縣。其父過世,其母張氏被朝堂安排到道觀生活。
太湖的風景很美,但是他一點都不喜歡,畢竟地方比京城的環境,差多了,也少了狐狗朋友的聚會。
如何才能儘快回到京城,繼續享受美好的生活呢?他想了很久,忽然計上心來——如果母親過世了,按照官場的規定,就可以守孝三年。在京城守孝,也比在地方做官好很多。再說了,守孝三年,自己在地方的任期也到了,可以到京城重新入職。
下一個問題來了——如何讓母親儘快過世呢?
陳世儒一不做二不休,和妻子一起密謀,把母親謀害了。
他很快到京城守孝了,但也東窗事發。他因為謀害母親,被打入大牢,過上了更加痛苦的生活。
陳世儒不要太用力,僅僅依靠父母的力量,官位、婚姻、人脈、金錢、房子都有了。但是他卻因為習慣了奢侈,吃不了任何苦,終究害人害己,成為了家庭的毒瘤。
把兒女被安排越好,就未來越順,這是父母一廂情願的想法,但現實卻多半是相反的。
第一,兒女不努力,就可以有位置,就不會珍惜位置,服務群眾,只是憑藉位置,為虎作倀。
第二,兒女從來不吃苦,就會害怕吃苦,稍微有一點挫折,就無法扛過去,歪門邪道的點子,就冒出來了。
第三,兒女有自己的想法,卻被父母打消了,非得按照父母的安排去做,就很是鬱悶,要麼反叛父母,要麼聽天由命。
在教育學中,有一個“花盆效應”——花盆裏養出的花草,離開花盆就枯萎了;再大的花盆,也養不出參天大樹。
對兒女太好,就是把兒女栽到花盆裏,父母很用力,兒女很享受,結局很難受。
02
收起你的大方,請逼著兒女獨行。
北宋的範仲淹,人生幾次做官,又幾次被貶。他的家人,也常常為此擔憂。
在人生低谷裏,他寫下: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後天下之樂而樂。”作為人生的準則,也是家風。
範仲淹的孫子範直方,讀書多年後,成為了朝堂的官員,被安排到河北的恩縣做主簿。
範直方去上任之前,要家人準備 很多的衣服褲子、美食等,還要幾個僕人跟隨,幫忙挑擔子,趕車、租船。
範直方的父親範純禮,憂心忡忡地問:“你要帶多少行李?”
範直方說:“十擔吧。”
範純禮黑著臉說:“我當年去遂州做官,只有三擔行李。後來打道回府,還是三擔。你……”
被一頓批評之後,範直方羞愧地低頭,決定輕車簡從。
多年過去了,範直方做官的言行,得到了老百姓的認可。範直方的兒子範公偁,以父母和祖輩為榜樣,寫了《過庭錄》,把好家風進一步傳遞。
兒女要的,父母不提供,看起來很殘酷,但卻讓兒女知道,父母從此是靠不住的,人要自己站起來。
做小氣的父母,不是父母不愛兒女,而是愛到骨子裏,還不動聲色。
父母收起金錢的大方,對成年的兒女斷供。兒女總是要想辦法去賺錢,哪怕到廠裏打工,也比在家啃老好。
父母收起力量的大方。在兒女創業的時候,父母搭把手,但是不會承包所有的體力活,不被兒女呼來喝去,不當免費勞力。父母也會叫苦,讓兒女知道父母老了,需要另外找勞動力。
父母收起房子的大方。兒女買房,父母是幫忙,而不是送一套房子。尤其是只有一套房子的家庭,房子給了兒女,父母就流落街頭了吧。到頭來,父母是老來遭罪。
父母收起養老的大方。父母一旦退休了,千萬別把退休金給兒女管,這樣自己很不自由,兒女也會無端把錢花掉。一個管錢的兒女,導致其他的兒女不滿意,家庭內耗很大。
兒女一點一點被逼著獨立,這是父母給兒女最大的財富,並且取之不盡用之不竭。
03
《命運賦》中說:“人生在世,富貴不可盡用,貧賤不可自欺,聽由天地迴圈,周而復始焉。”
一個家庭裏,幾代人的發展,其實是一場迴圈。
父母把兒女的一切都安排 好了,這是惡性循環。兒女反正坐享其成,就不動腦筋,不學習。一旦父母老了,走不動了,兒女就茫茫然,不知所措。
父母讓兒女自己去成功,這是良性迴圈。成功的路很難走,但是走通了,會很愜意,很踏實。
作為父母,可以對兒女好,但是不能太好,尺度要把握,也適可而止。
幸福的生活,是自己奮鬥出來的,我們也常常愛莫能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