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生意場上,大家對利益的分配,會制定一些規則。
比方說,四六開;五五開;三七開等。
若是選擇四六開,少得利益的人,吃一點虧,體現了格局。
事實上,親人一起經營家庭,也要懂得“四、六”分開的道理,禮讓有度,福氣自來。
順著這樣的思路,針對只有一個女兒的家庭,老人若能夠遵守“四六定律”,餘生就越活越好了。
01
“愛女四分,愛婿六分”:把女婿當兒子養。
人有一種本性:以自我為中心。
我們說話的時候,習慣這樣:“我爸爸的同事;我媽媽的朋友;我家附近……”什麼都是圍繞“我、身邊人”開展的。
作為父母,我們不知不覺就有了“護短”的習慣。在任何情況下,家裏的女兒是最好的,是可以堅定地站在背後支持的。
殊不知,“自我為中心”,會讓人失去對事物的公正判斷,甚至偏袒錯誤。
而家庭的格局,隨著女婿的到來,悄然改變——從只有一個女兒,變成了“有兒有女”。
如果老人長期把女婿當成外人,那麼女婿一步一步會淪落為外人。不管女婿多孝順,都得不到老人的肯定,還會有各種指責。
古時候,都說“女婿也是半個兒”。當今對於一個女兒的家庭,女婿就完全是一個兒子了。
相對而言,“對女婿”比“對女兒”好一點點,女婿的內心會帶上感激,也會偏向於娘家。這就為女婿養老,打下了基礎。
不管從規定上,女婿有沒有贍養岳父母的義務,從道義上、生活互動上,是割捨不開的。
孝順、贍養、生活互助,都是雙向奔赴的,不是我們把女兒嫁給了女婿,女婿就應該無休止地反哺。
把女婿當兒子,老人的晚年,多了一份底氣。
平時,女兒女婿爭吵,老人懂得站在女婿的角度看問題,說句公道話。
在帶娃方面,老人主動一點,為女婿騰出一些時間和精力,更好地去賺錢。
女婿進門的時候,老人多給一點笑臉,問候女婿的父母。
在婚姻上,少一些彩禮,多一些幫助。反正這一切,都會是女兒女婿的,何必苦苦爭奪。
其實,女婿的日子好了,其實是女兒的日子也好了,環環相扣。
02
“較真四分,包容六分”:把老伴當寶貝養。
我們都知道:“少年夫妻老來伴。”
可是如何才能成為最好的老伴呢?還真不是要求對方如何做,而是要求自己如何做。
就像《最浪漫的事》裏的一句歌詞:“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,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,直到我們老得哪兒也去不了,你還依然把我當成手心裏的寶。”
你把對方當成寶,不一定會得到很多很多的回報,但你會發現,自己真的很快樂。這樣的快樂,源自於——施。
夫妻一輩子,給予愛,被被愛,更有福氣。
作者“小柒”是一個90後的獨生女,二十多歲了,在上海某學校讀研究生。
她的母親在即將退休的年紀,患了乳腺癌。
不得已,母親採用了切除手術,然後持續放化療。
父親為了讓母親儘快康復,選擇了上海腫瘤醫院,做放化療。
那以後,每半個月,父親都會帶著母親,從老家去上海一次。同時,小柒也會到醫院,和父母匯合。
就在小柒悲傷的時候,看到了幸福的一幕——母親的頭髮、眉毛都掉了。父親為母親買了帽子,假髮。父親陪伴母親的日子更多了,也不那麼忙了。
四年的時間,一晃而過,一切都平平安安的。這就是愛的結果吧。
再好的夫妻,也要面對生老病死,有一個先走一個後走的痛苦和煩惱。但是你別怨,包容一切的不完美,努力付出,就好了。
夫妻一路走來,有磕磕碰碰,有爭吵不休,但是對於晚年的苦,又算得了什麼呢?
夫妻好好相愛,這是對伴侶的補償,也是讓女兒能夠放心工作,生活。是把最好的婚姻觀、經營家庭的模式,傳遞給女兒。
03
“自私四分,助人六分”:把鄰舍當朋友看。
春秋時,晏子是齊國的相國,權傾朝野。
可是他一點架子都沒有,還住在市井裏。
齊國的國君,認為晏子住在市井,和身份不匹配,趁著晏子出差,把其房子翻修,把其鄰居趕走。
晏子堅持把鄰居請回來,還告訴國君:“鄰居是做買賣的,有很多熟客,要是被趕到其他地方,買賣就做不成了……”
人老了,若不能和兒女隨行,那麼養老的問題,多少需要鄰居幫忙,尤其是突發情況——遠親不如近鄰。
一個女兒,無法日日夜夜陪伴父母,因而麻煩鄰居的情況,更多了。
可是鄰居願意被你麻煩嗎?若是願意,那一定是你之前,做出了很多人情味的事情。
和鄰居搞好關係,幫助鄰居看孩子,順手丟垃圾,把美食送鄰居嘗一嘗,不和鄰居爭奪一小塊空地,不嘲諷鄰居的醜事……勿以善小而不為,勿以惡小而為之。
04
人到晚年,不是錢可以解決一切問題,還得有“情”。
一個女兒的家庭,不出意外的話,經濟上比較輕鬆,還能有房子和存款,養老金也是會準備的。
在經濟基礎好的前提下,還有一個其樂融融的家庭,有一份夫妻的愛,和周圍的鄰居也關係不錯,我們的晚年就能夠更有保障了。
凡事退一步,海闊天空。
愛人多一分,吃虧是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