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神分析讓我對這個在日常生活中常被忽視的行為有了新的認識。在過去的提醒和反應中,我發現這裡頭包含著好多情感,像不信任啦、關心啦、自由啦、憤怒啦等等,到底該咋巧妙地運用提醒,可真讓我犯了難。
有次“早上起床”的小事情,讓我開始思考提醒的真正含義,還有在關係中該咋取得平衡。
在潛意識的謎團裡,我好像聽到了某心理學家談論提醒背後的心理學。回想起以前的生活,提醒似乎成了一種很微妙的情感表達方式。不過,因為媽媽老是不停地提醒,我對這事兒還挺抵觸的。在成長的過程中,我就不太喜歡去提醒別人了,好像這就代表著冷漠一樣。跟老公的互動中,我才意識到提醒是個複雜又矛盾的東西,不信任和關心都在裡頭。
“老公,都 8 點 20 了,你還不起床去上班嗎?”我提醒他,可他好像沒在意,還懶洋洋地躺在床上。可能是我以前被媽媽過度提醒留下的陰影吧,我就選擇相信他有處理事情的能力。但他的不耐煩和憤怒又讓我很困惑。我才開始明白,提醒可不只是簡單的說時間,還是一種潛在的不信任表達。
這次的事情讓我更深刻地理解了提醒。生活裡,事情都是矛盾的綜合體。提醒既是關心,又帶著不信任的成分。我想試著讓關心和不信任平衡一下,讓提醒不再只是一種單一的情感表達。在老公說他想要未知的關心時,我就會想,提醒到底啥時候好,啥時候不好,又該怎麼在關心和冷漠中間找平衡。
以前,我老是把天平往不信任那邊偏,讓人覺得我很冷。現在,我就想調整一下天平,讓它平衡回來。提醒可以是一種關心的表達,也可能讓人覺得煩。提醒的時候,得多想想當事人的感受,聽聽他們的需求。
回想某心理學家對提醒的分析,我發現自己以前都忽略了對老公情感的關注。他的抱怨其實是在呼喚更多關心,可我的關注點卻在別的地方。提醒,原來是這麼微妙又複雜的情感交流。
我們面對提醒的時候,常常會很矛盾。提醒既是關心的表達,又可能被誤會成不信任。說不定,我們可以從別的角度看提醒。
跟老公的相處,讓我學會了靈活運用提醒。在一些情況下,我選擇不提醒,讓他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和計劃。這可不是不關心,而是我對他能力的信任。在重要的時候,我就會巧妙地提醒,用關心的語氣表達我的關心。
在關係裡,我們可能得學會更多溝通技巧,讓提醒變成一種互動,而不是束縛。我明白,提醒不只是簡單的行為,還是情感的傳遞。我們可以從對方的角度出發,用更溫暖的方式表達關心,讓提醒更自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