道理講得振聾發聵
今年,劉老太八十歲,有四個女兒,一個兒子,總共五個孩子。
她的四個女兒居長,一個兒子居小,目前,她住在兒子家。
劉老太的老公去世的早,不到五十歲就去世了。
劉老太的老公去世時,他的五個孩子,都沒有結婚,最大的十五歲,最小的只有六歲半。
那個時候,這突如其來的變故,使劉老太及幾個子女,感到天旋地轉,壓得有些喘不過氣來。
尤其是劉老太,面對丈夫的突然亡故,再看看幾個未成年的孩子,真有那麼一種天塌地陷的感覺。她呼天天不應,叫地地不靈,陷入了人生和生活的絕境。
但是,在困難面前,有些人選擇沉默,有些人選擇逃避,有些人選擇抱怨,有些人選擇堅強。懦弱的人從此沉淪,一蹶不振,倒在了困難面前。堅強的人,重新振作,不屈不撓,任勞任怨,用自己的大愛、勇毅和擔當,苦苦地撐起危局,化困難為機遇,救危機於現狀。
劉老太就是這樣的人,她用柔弱的肩膀,勇毅挑重擔,艱難地撐起這個家,把這個家撐下去。
她把四個女兒和一個兒子養大成人,打發其女兒出嫁,給兒子舉行婚禮,盡到了應有的責任,完成了應有的使命,為自己人生的夢想,畫上了圓滿的句號。
目前,劉老太的四個女兒,各有自己的家庭,一個兒子也有自己的家庭,都有自己的小生活。
劉老太不憨不傻,一世聰明,哪都不去,就住在兒子那裏。
劉老太懂規矩,明事理,她理直氣壯地對兒子說:“我生兒子,養活兒子,把家業都留給兒子,到老了,就指望兒子為我養老,女兒是外家的人,是門親戚,逢年過節來看看我就行啦!住在女兒家不合適,名不正,言不順,從古至今,沒有那個道理。我就是死,也得死在兒子家。”
她的兒子——李秉偉笑容可掬地說:“娘,你養我長大,我為你養老,娘生養兒,不容易,兒為娘養老,天經地義,這是自古以來的規矩。我這就是你的家,永遠的家,你永遠住下去,哪兒都不用去。你的養老問題我全包了,我不指望別人!”
當時,劉老太的兒媳——馬娟,站在一旁,她那肥胖的臉上,露出了看似複雜的表情。
馬娟的內心,肯定與婆婆、丈夫有不一樣的想法。
日後,馬娟沒少給李秉偉“吹枕頭風”,盡說些現在是新社會,不但娘養了兒子,還養了女兒,女兒也有養娘的責任和義務。那段時間,馬娟說得多了,李秉偉的思想出現了波動。不過,李秉偉精明,沒有在劉老太面前使出來,一如既往地說些孝順的話,做些孝順的事。

精明的素芬
劉老太的大女兒——素芬,在縣城的國企上班多年,年齡到站後,與許多同齡人一起,光榮退休。
素芬是一個有本事、很精明的女人。不但她的精明,表現在話語之間,而且展現在行動之上。
她在家絕對有話語權,其老公被收拾得老老實實,服服帖帖,別說放屁了,連大氣都不敢出。
她有一個女兒,高中畢業後,考試成績不好,上了大專院校,讀的是法律專業,目前已經就業。
素芬國企退休後,知道自己幾斤幾兩,沒有在家養老,又找了一份工作,從事第二職業。
劉老太勸素芬:“素芬啊!這個錢呢,掙得差不多就行,你沒有必要那麼拼,掙多少錢是個夠啊!你的年齡不小了,都快六十歲了,也該享享福啦!”
其實,劉老太說話,自有她的用意,實乃話裏有話。她希望大女兒在家歇著,閒暇時,可以陪陪她,讓她的老年生活,有人陪伴,不那麼孤獨。
素芬心裏清楚,理解母親說話的用意,於是就揣著明白裝糊塗地辯解,她說:“媽,我退休在家,待著沒事,找個第二職業,出去掙些錢,多多少少寬綽些。我老公沒能耐。我不出去掙錢咋整咧?你知道,我今後用錢的地方還多著呢!我沒有兒子,只有一個女兒,最起碼,俺兩口養老的錢,我得攢夠。”
劉老太不再說話,只是皺著眉頭,輕輕地歎了口氣。
素芬以掙錢為名,不伺候老人,把不贍養母親的心境、話語和行為,說得鏗鏘有力,冠冕堂皇。
為了維護母女情意,也為了家庭的團結,劉老太把有些事,有些話,壓了下來。她沒有在別的子女跟前,揭穿大女兒不孝的言談舉止。這是不是精明的劉老太呢!

愛潔癖的素花
劉老太的二女兒——素花,五十歲退休,今年五十五歲。
素花的老公——俊鐸沒有退休,還在國企上班,每天早出晚歸,兢兢業業,他六十歲退休。
她的兒子去年結婚,她的女兒在讀高三,明年考大學。
平時,素花不以別的為主,專心致志接送孩子上學,為孩子做飯,給女兒輔導功課等,這麼一家人下決心,全力以赴,要讓其女兒,明年考上好大學。
素花是個愛潔癖的女人。
平常,不管誰去她家居住,都是嫌棄,外加嘮叨。客人走後,她把床上用品全部洗一遍,美其名曰:“客人太髒,躺過的被褥,不洗一遍,心裏不得勁。”
俊鐸說:“素花,你這樣做,以後客人就不敢來咱家住了。”
素花一瞪眼說:“愛來不來,我還不喜歡客人們來住呢!”
俊鐸小聲說:“毒女人。”
素花沒有聽清俊鐸說得什麼,就問:“剛才你說什麼?”
俊鐸說:“沒事,沒說啥。”
有一次,劉老太去醫院住了一段時間,大病初愈後,幾個子女商議,一輪一個月,輪流撫養她。劉老太去素花家住,素花嫌她耳朵背,腦子反應慢,走路不方便,關鍵是不講究衛生,渾身髒兮兮的。劉老太知道這個情況後,沒有在素花家住一個月,就去兒子家居住了。
現在,劉老太沒事就拿素花開心,她笑著說:“素花,我去你家住幾天吧?”
素花說:“娘,你住俺家不合適,一是俺家三室一廳的套房沒地方住;二是我女兒明年考大學,全力備考,沒時間照顧你;三是俺家住三樓,你爬樓梯不方便,你還是在我弟家住吧!”
劉老太挖苦素花:“俺二女兒是金枝玉葉,住的是金鑾殿,我去她家住著不行。哎,我還是住在兒子家吧!早知道這樣,生你養你弄啥,有什麼用,多餘,養這一個兒子就夠啦!”
素花聽出了劉老太說話的用意,臉紅脖子粗地低著頭,不再說話,只顧看手機。
劉老太無數次,對關係要好的別的老太說:“現在我就是住托老所,都不住在二女兒家。二姑爺懶得油瓶倒了都不想扶,二女兒整天忙得不亦樂乎,哪有時間照顧我!我住在她家不是做飯洗碗,就是擦地板,洗衣服,我整天累得不行。我住在她家,不是她伺候我,倒是反過來我伺候她。我才不吃這個虧呢!其實,我和素花不對脾氣,不是一路人,俺倆誰都不喜歡誰。”

自私的素貞
在劉老太的四個女兒,一個兒子當中,要數最自私的,應該就是其三女兒素貞。
素貞為了給兒子攢錢,買房子,結婚,一家三口,齊去省城打工,爭取以最短的時間,攢夠錢,回到縣城,給年齡不小的兒子買房子結婚。
劉老太閒暇時,就逗素貞說:“素貞啊,最近不知道是怎麼了,我老是腰疼,你能不能回來帶著我去醫院裏瞧瞧?要不然,我去你們那住幾天也中啊!”
素貞說:“娘,有病找你那幾個兒女,我現在忙著呢,哪有時間!那有空管你呀!俺這條件差,你住著不合適,你還是住我弟家吧,你住在他家,比較合適。”
劉老太聽到這,憋不住哈哈大笑,她笑得前仰後合,然後用拐杖“碰碰碰”地搗著地板說:“素貞呢,我逗你玩呢,你可當真啦?我身體很好,一點毛病都沒有,看把你嚇的,你就是個自私的傢伙,為了你兒子,連娘都不要了,當初,養活你們這些女兒有什麼用!”
劉老太掛斷手機,心想:如果這五個孩子,都像三女兒一樣,我的晚年該咋過咧?真就不好說呀!

說得美能當錢使
劉老太的四女兒——素芳,能言善辯,巧舌如簧,嘴上跟抹了蜜一樣,很會說話。
劉老太知道,素芳就是個巧言花語,不做具體事情的人。
劉老太總是說:“素芳,你就光說不練吧,那是嘴把式。”
素芳“呵呵”地笑著,不說話。
前些年,計劃生育放開,素芳“搭上末班車”,四十歲頭上又生了一個兒子。
劉老太老是打電話說:“素芳,我去你家住幾天吧,也讓你弟媳輕鬆幾天。”
素芳說:“我一方面要照顧年幼的兒子,另一方面要學開車,拿駕照,等我拿住駕照,買輛私家車,拉著你全國各地去旅遊。”
劉老太說:“我就知道,俺素芳說得可美,說得美能當錢使。”

獨守空房
今年春天的一個晚上,李秉偉對劉老太說:“娘,我的工作有調動,我要去外省工作,這次去提半格,要做車間主任,你一個人在家中不中?要是不中,我就不去了,不要這個機會算了。”
劉老太知道兒子說的是什麼意思,她說:“中,沒問題。你們年輕人要幹事創業,不能因為家中有老娘,就什麼事都不做。”
李秉偉又說:“娘,馬娟也找了一份工作,明早就去上班。我兒子上大學,我女兒讀初中,馬娟不出去幹活,不行啊,顧不住。”
劉老太一聽這話,臉上顯得不大高興,直直地看著李秉偉,嘴裏說:“怎麼?馬娟也出去幹活?”
李秉偉說:“是啊,她也出去幹活掙錢,要不然,我們一家四口人顧不住。你不能老為自己考慮,也得考慮我們的難處,其實,我們這些人也很不容易。”
劉老太改口卻很快,她急忙說:“去吧,去吧,都去掙錢吧!我一個孤寡老太在家就行了。”
就這樣,劉老太成為空巢老人,整天一個人獨守空房。
今年夏天,劉老太得了抑鬱症,獨自在家說哭就哭,說笑就笑。她的兒女們都在忙,各忙各的事,沒有人照顧她。劉老太依然獨守空房,成為空巢老人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