結婚的時候,女人大大方方敬茶,稱呼婆婆為“媽”。
後來才發現,婆婆不是“媽”,就算是媽,和親媽還是有一定的區別。
婆媳關係總是難以維繫,甚至水火不容,見一次吵一次。
若是婆婆到兒子家,幫忙帶娃,幾代人住一屋,矛盾就更明顯了。
也許我們費盡周折,都處理不好婆媳關係,畢竟每個人有自己的認知,也會小心眼。但是不能在婆媳關係不好的情況下,走了極端,把家庭的德行都弄丟。
以下幾件糊塗事,很常見,但是我們不要做,對誰都沒有好處。
01
婆婆篇。
俗話說:“媳婦熬成婆。”
曾經,婆婆也是兒媳,受了不少委屈。因而,在自己老了,成為了婆婆,似乎要把自己的委屈,都補償回來。
補償的辦法,就是把委屈轉移給現在的兒媳。這樣的做法,無疑是惡毒的。
還有,婆婆是家裏的長輩,若是居高臨下,看起來很威風,其實是以老賣老的表現。
聰明的婆婆,就算家庭不和睦,也會樹立道德高尚的形象,知道如何讓家庭止損。處理事情,分寸感很強。
第一件事:別到處宣揚兒媳的壞處,不給外人看笑話。
嘮叨是老人的天性,但是別張口就來。
婆婆拉著左鄰右舍,說:“來,給我評評理,我家兒媳,如何不好……”
鄰居都為婆婆打抱不平,認為兒媳不對。婆婆在言語和心情上,就得到了滿足。
其實一轉身,婆婆說的話,又會傳遞到兒媳耳朵裏,也會變成大家的談資,最後就是一場笑話。
真的不要揭露情感的傷疤,給外人看。家醜不外揚,這是起碼的道理。
第二件事:別慫恿兒子離婚,尊重兒子的選擇。
婆婆作為母親,教育兒子,這是應該的。
但是兒子結婚後,家庭的格局改變了,教育的方式也改變了。
親不過父母,近不過妻子。這是兒子最真實的生活狀況。
如果母親認為兒子離婚後,隨時可以再找一個女人,並且是更好的女人,那就大錯特錯了。也許兒子離婚後,就孤獨終老了。
更糟糕的是,兒子離婚後,孫子無家可歸。婆婆于心何忍呢?
第三件事:別教唆孫子不孝順母親,避免家風敗壞。
有的婆婆喜歡說:“孫子呀,你的母親很惡毒,以後你長大了,千萬不要學你母親,也不要孝順你的母親。”
這樣的行為,無疑是“教唆”,挑撥幾代人的關係。
自古以來,兒不嫌娘醜。
就是兒媳再不好,在孫子的眼裏,也是要尊重的母親。
好家風,是和睦的,不能在內部挑撥離間。
02
兒媳篇。
有人給兒媳一句忠告:“你和你老公是夫妻,你婆婆是你婆婆,你和你老公離了婚,你婆婆是路人。”
女人要搞清楚,老公和你才是真正的一家人,婆婆其實是另外一家人。
當婆媳關係不好的時候,不要因此就破壞了夫妻關係。
聰明的兒媳,會綜合考慮全盤,大不了和婆婆保持距離,井水不犯河水。
具體來說,在以下幾件事上,要拿捏尺度。
第一件事:別在妯娌面前數落婆婆的種種不是,避免大家庭失和。
有句諺語說:“妯娌多了是非多,小姑多了麻煩多。”
三個女人一臺戲,說來說去,麻煩就來了。兄弟的關係再好,若是妯娌不好,那也就難相處了。
幾個兒媳在一起,總是說婆婆的壞話,這是分享仇恨,沒有好處。
並且,婆婆可能和你的關係不好,和其他幾個兒媳關係不錯。你數落婆婆,不是表態——和其他幾個兒媳,都變成仇人了。
允許你和婆婆吵鬧,也允許妯娌和婆婆友好,這才是格局。
第二件事:別慫恿丈夫不孝順公公婆婆,維護家庭的孝道。
有女人說:“你的母親太可恥了,你以後不要孝順啊。要是你拿東西給公公婆婆,我跟你沒完。”
女人的話,讓丈夫不知道怎麼辦才好。
血脈之情,能夠斷嗎?能夠不孝順嗎?若是能不孝順,那就是把應有的義務都丟了,這是家庭敗壞的開始。
允許丈夫去孝順父母,女人在背後,還適當給丈夫一些錢,給婆婆養老。這是做人的道理,也許因此還會感動婆婆。
第三件事:別讓娘家人來幫忙“鎮壓”婆婆,避免矛盾升級。
兒媳受了委屈,就請娘家人來幫忙,把婆婆教訓一頓,一時半會出了一口“惡氣”。
事實上,娘家人不可能長期站在你的身後,家庭矛盾,終究要自己處理。
娘家人干預了你和婆婆的事情,那就意味著兩個大家庭鬧起來了。親家關係是不好相處了。
若是娘家人支持你離婚,但是你自己不想離婚,豈不是沒有臺階下了?
把小家的矛盾,放到大家庭裏去,這是不可取的。
女人可以在娘家訴苦,但是說完了,就算了,不要有什麼特別的行動。
03
《管子》有言:“善氣迎人,親如兄弟;惡氣迎人,害於戈兵。”
一般來說,婆媳關係變壞,就是因為互不相讓,針尖對麥芒。只要一方變得柔軟一些,關係還是會得到緩和。
在學會止損的同時,積極挽回關係,對於婆媳長期相處,是有好處的。
一是保持距離,婆媳最好不要在一屋,避免雞毛蒜皮的事情;二是學會互幫互助,不要圖什麼回報;三是站在大家庭的角度思考問題,不必斤斤計較;四是少說幾句,家醜不外揚。
家人之間,總是一邊翻臉,一邊和好;一邊吵架,一邊吃飯……只要既往不咎,明天還能一起出門幹活。
婆媳之交半路緣,千萬別求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