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前,有一個養猴子的人,因為家庭開銷太大,決定減少猴子的供給。
他對猴子說:“以後,我早上給你們三顆櫟子,下午給四顆。”
猴子聽了,非常生氣,認為主人太苛刻了。
他馬上改口:“我早上給你們四顆,下午給三顆。”
猴子們想,一大早就有四顆櫟子,不錯不錯,然後就答應了。
誠然,同樣是七顆櫟子,但是因為安排的順序不同,結果也大不一樣。
人們笑話猴子們“朝三暮四”的時候,更要深度思考,為什麼會這樣,你笑話的,也許就是自己的家庭模式而已。
古人雲:“關係忌於顛倒,生活貴於順序。”
教授李玫瑾說:‘孩子是一個家的中心,教育是一個家庭的重心。”
接著,我們從家庭的延續上看,最大的悲哀,不是貧窮,而是父母常用以下兩種“教育方式”,一步一步把家庭的希望毀滅了。
01
第一種教育方式:享福太早。
張愛玲有句名言:“出名要趁早呀,來得太晚的話,快樂也不那麼痛快。”
帶著這樣的想法,張愛玲從小就努力讀書,還投稿。終於變成了一個作家。雖然跌跌撞撞很多次,但是生活總是過得去的。
可是對孩子的享福方面,就不同於“出名”了,若是讓孩子含著金鑰匙出身,過著優渥的童年,很快就會廢掉。
看看小說《活著》裏的福貴,父親是地主,有房子有土地。
福貴除了吃喝,就不想 別的事情,父親都安排妥當,母親也提供吃喝。對於婚姻,父親也安排好了,就坐等人家姑娘長大。
遊手好閒的福貴,很快學會了賭錢、抽煙,到處寫借據,把房子和土地都抵押給人了。父親老了,卻發現什麼都被兒子敗了,嗚呼哀哉。
還有曹雪芹,童年時候,“世沾皇恩,每日只和姊妹丫鬟們一處,或讀書,或寫字,或彈琴下棋……竟也得十分閑消日月”。父母什麼都慣著,都覺得理所當然。
到了十幾歲,長輩丟了官職,正月十五被抄家。為了安身,一家人背井離鄉,曹雪芹沒有任何技能,只抄抄寫寫賺錢,杯水車薪。
朋友敦誠如描述曹雪芹:“勸君莫彈食客鋏,勸君莫叩富兒門。”
一系列的名人故事,都闡釋一個道理——溺子如殺子,棍棒底下出孝子。
02
第二種教育方式:吃苦太晚。
作為父母,也會考慮,自己的孩子不能早慧,那就做一個大器晚成的人。
等孩子鬧騰透了,吃虧多了,也就懂得了道理,然後從三四十歲開始崛起,也是不發愁的。
明朝的文征明,也是五六十歲才做官,才在書畫行業,混出名堂;薑子牙七八十歲才遇到伯樂,成為周朝的大人物。
別太自信了,多數的人,是不會大器晚成的。
一旦陋習深入到骨子裏了,只能越來越壞。就是十頭牛,也拉不回一個要進火坑的人。
作家毛姆說過:“改變好習慣比改掉壞習慣容易的多,這是人生的一大悲衰。”
壞的習慣已經養成了,若是要改變,比登天還難。因而,才有了浪子回頭金不換的說法。
壞人要回頭,如得到金子一樣困難,也如金子一樣美好。左右都是“一個難字”。
作為“揚州八怪”之一的金農,少年時遊山玩水,日子還不錯。他還組建旅遊團隊,靠幫人做工藝去賺遊玩的費用。
到了五十歲,他覺得玩夠了,可以去科考了。
事與願違,他落榜了,之後陷入了生活困境。賺錢難,做官沒有門路,身邊的朋友各自過日子,顧不了他。
更要命的是,金農花錢的習慣,改不掉——歲得千金,亦隨手散去。
我們想一想,父母七八十歲了,子女四五十歲了,此刻家庭還沒有起色,這肯定是悲劇。
父母不能勞作,賺不到錢,生病了也能拖著,一日三餐自己想辦法;子女不學無術,還反復追問父母的錢財。
當父母不能給子女任何東西的時候,子女就憤憤不平,認為父母沒有本事。
哪有太多的人會大器晚成,不過是被逼無奈,咬牙堅持而已。但是我們真的不要如此,才好。
03
幸福的家庭,代代都先苦後甜。
培根說:“既然習慣是人生的主宰,人們就應當努力求得好的習慣。習慣如果是在幼年就起始的,那就是最完美的習慣,這是一定的,這個我們叫做教育。教育其實是一種從早年就起始的習慣。”
父母的格局,就是子女的結局,也是家庭的結局。
給家庭發展,列出一個時間表,畫出一個線路圖。
子女五歲之前,培養講禮貌,愛學習的習慣。
子女十幾歲,樹立讀書的遠大目標,去好的大學,學習技能。
子女二十幾歲,能夠成家立業,父母在一旁助力。
子女三十多歲,能夠承擔起上有老、下有小的責任。
除了安排子女之外,父母還要安排自己。
就像教育家福祿貝爾說的:“教育之道無他,唯愛與榜樣而已。”
父母知道言傳身教,不斷規範自己的行為和語言,能和孩子一起成長,家庭就欣欣向榮了。杜絕任何居高臨下的態度,不能只許州官放火,不許百姓點燈。
一家人,還要遵照做人和做事的順序,如同孔子講的:一是德行,二是言語,三是正事,四是讀書。
在勤學苦練之下,每個人都知書達理,就能互相成就。
04
《處世懸鏡》有言:“未有和氣萃焉,而家不吉昌者;未有戾氣結焉,而家不衰敗者。”
家庭走向衰敗,或者走向興旺,都是有跡可循的。作為父母,要防微杜漸,尊重客觀規律,別總是憑藉主觀判斷去安排。
再多的錢財,都養不起子女的一生,唯有子女自強自立,父母多番助力,錢財會越來越多,代代相傳。
“家和萬事興”,就是讓我們要齊心協力,從來不是和稀泥。
好的教育,從娃娃抓起;好的規矩,從父母開始。
方向對了,秩序好了,再長的黑夜,一步一步走,也會到黎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