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過一句很魔性的話:“親愛的,外面沒有別人,只有你自己。”
確實如此,不管你命苦還是命好,都不要歸結於外人如何,而是想一想自己如何,看看自己的家庭如何。
災禍從外面來,只要大家齊心協力,就能夠抵擋,化險為夷。
若災禍從內部開始,那就毫無招架之力,你努力抵擋,還有人從背後推倒你。
從年齡來看,五十歲之後,我們就更要保護生命了,別一直吃虧,一次被家裏人拖累。
當家人靠不住的時候,你就積極做自己,突出個體的作用。
要知道,五十歲之後,遠離這四種親人,就是在保命。

01
道德敗壞的父母,分家。
春秋時,有一個美女叫夏姬,嫁給陳國大夫夏禦叔。
婚後,生了兒子徵舒。
丈夫過世後,夏姬和陳靈公、大夫孔寧、儀行父私通,生活非常不檢點。
兒子徵舒多次勸導母親夏姬,但是效果不佳。並且在孝道的綁架之下,做兒子的也不能多說什麼。
當徵舒十八歲的時候,做了陳國的官,但是想到母親的行為,就憤憤不平,還設局,謀害陳靈公。
徵舒謀害陳靈公,在古代是不忠的罪名,因而被楚國討伐,斬殺。
母親不顧道德,自己逍遙了,但是兒子遭殃了。若是兒子早一點離開母親,結果應該是可以改變的。
是啊,我們五十歲的時候,多數的父母已經一把年紀了,需要照顧了。
可是有的父母,強悍得很,一次次道德綁架兒女,為老不尊;也有父母,拿著大兒子的錢財,討好小兒子,女兒;拿著兒女的錢,吃喝嫖賭……這樣的父母,不值得我們過分孝順。
我們不能丟下父母不管,可以採用送到養老院,只給贍養費不陪伴等方法,保持一定的距離。
想一想,我們的家庭被父母攪黃了,這就是我們餘生悲苦了。就從我們這一代開始,堂堂正正做人,和祖輩的惡行,一刀兩斷吧。
02
貪得無厭的兄妹,散夥。
兄弟如手足,若是反目成仇,就像左右手不能互相寫作一樣,很是痛苦。
可是有的兄弟,還不如外人,也比外人更狠。
比方說,你做生意發財了,就請兄弟一起來做事,也給了工錢。可是兄弟認為工錢太少,勞動量太大,到處說你的壞話。
還比方說,侄兒讀書,你給他們繳納了學費,也可憐兄弟家庭貧困。可是兄弟認為你有幾百萬存款,怎麼就不能多給一些錢,除了學費,還要給生活費吧。
還有,你給了父母贍養費,兄弟姐妹沒有給。你都沒有說什麼,反而是兄弟姐妹說“也不知道,是真給還是假給,是要索求父母的遺產吧”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,這樣的行為,太可惡了。
既然是玩不到一塊了,那就散夥吧。不要非得照顧到血脈緣分。等父母過世了,大家都是普通親戚,何必那麼執念?

03
扶不上牆的兒女,放手。
我們常常說:“養兒防老。”
五十歲的人了,兒女也長大了,以後總得有一點點依靠吧。
可是你不得不知道,兒女要贍養父母,是有附加條件的。兒女的經濟實力,道德品質,決定了是否能夠反哺父母。
那些自己都吃不飽的兒女,還要贍養父母,說得好聽,但是做不出來。
也許你的家,就有會這樣的兒女:抱著手機看垃圾小說,玩遊戲,看視頻,或者拍小視頻,反正不會幹活。
吃飯也要盯著手機,還得你把飯送到手裏。
一大早,他是不會起床的,喊也沒有用。你多喊幾句,他就罵你。
你給他找了工作,他去三五天,就討厭了,認為工作吃苦,工作收入太少,工作也沒有地位。他的文憑,大概是職校或者大專。
為什麼會有一事無成的兒女,還好吃懶做?別總是說兒女如何,應該是父母慣壞了。
有遠見的人,在五十歲的時候,斷了對兒女的供養。起碼留住了自己手裏的錢財,晚年不會苟延殘喘,還能自己救助自己。
假如斷了對兒女一切開銷,兒女也會去工作了,那是驚奇的收穫。
04
情緒很糟的自己,放下。
奮鬥了半生,居然自己還是沒有什麼收穫。看到家人,自己也很痛苦,也會被愛人責罵。
你總是一種痛苦的狀態:氣死了,肺都氣炸了,太可惡了,想不通啊……
為了生活,你又不得不打起精神,要給別人情緒價值。保持禮貌的微笑,哪怕對方是自己討厭的人;對上司討好,希望能工作積極一些,得到認可;遇到陌生人,也是彬彬有禮,也許會進一步交往。
其實,我們更要明白,總是給別人提供情緒價值,自己就一直忍受,一直扛著壓力。
總要把一部分情緒價值,留給自己,學會哄自己開心。
以後的職業發展,開始往後退了,社交圈也要縮小了。既然到了天花板,那就接受現實,退一步也是對的。
不求大富大貴,不變達官貴人,不圖高朋滿座,不求被所有的人認可,穩住工作,能退休就行了。
目標範圍縮小了,你的心情就好了,身體就舒服多了。
05
人,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。
我們對外人的防範,是很高的,尤其是對陌生人。反而是對家裏人,卻防範不足,需要引起重視。
為了後半生好好活,那就要避開一些坑,調整親人之間的相處方式,保護自己。
告訴不稱職的親人,不是不愛,而是愛不起,只能各顧各了。若是有朝一日,親人變好了,仍舊是一家人。
餘生,晴帶雨傘,飽備乾糧。
餘生,愛人有度,愛己有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