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幾年,“情緒價值”一直被大家掛在嘴邊。 每個人都希望從別人身上獲取「情緒價值」,它就像是成年人的「心靈奶嘴」——通過他人的情感支持來獲得滿足感、自我價值感和“被愛”的感覺。
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王曉霆表示,習慣於索要“情緒價值”的個體,大多在原生家庭中無法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情感支援,所以會將這種“不滿足感”延伸到其他的人際關係、特別是親密關係中,期待自己被療癒。 但是,「情緒價值」的核心不是基於情緒的“拯救”,而是基於理解的回應,也就是通過真正理解對方,並讓對方感覺被理解,從而產生愛的同頻。 一旦這種深刻的需求被滿足,便有機會創造出正向的認知、情緒和行為。
那麼,如何正確地提供情緒價值呢? 王曉霆建議:
(一)接納對方的情緒。無論你認為對方的情緒是否合理,情緒沒有對錯、只有真假。
(二)少判斷,多聆聽。不要急著給建議,聆聽本身就是一種療癒。 安靜地聽對方分享,才能真正理解他的感受。
(三)了解對方真正的需求和傷痛。 “情緒”通常是我們的情感需求未被滿足或情感創傷未被療癒的呈現,如果你只是陪伴或買禮物,這並不能真正“對症下藥”,未被療癒的傷痛可能會讓對方持續困在情感風暴當中。
“不過,調節自身情緒的能力是生活在現代社會中成年人的基本能力,人的情緒因受到他人影響而產生波動是正常現象,但如果完全由他人提供和控制,那麼他只能是一個生理學意義上的成年人。” 王曉霆這樣說,“當某一天,你成為了自己的情緒’蓄能站’,才是你真正強大的時候。 “(上海黃浦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