網上有句很受寵的話:“小病自我診斷,大病自我了斷。”
人吃五穀雜糧,哪能不生病呢?哪能活萬萬年呢?
人到了晚年,萬一有個三長兩短,也就從容面對,早早安排後事,不讓子孫“花太多錢”,更要避免人財兩空。
我的祖父在八十多歲的時候,患了食道癌,手術之後,也不見好轉。後來,什麼都吃不下,一百五六十斤的身體,餓成了幾十斤。
母親伺候祖父多日,回頭對著我,感慨地說:“要是我到了這地步,死了算了,還動啥手術啊,遭罪呢。”
一晃,母親也是七十多歲的人了,身體每況愈下,她那“大病從死”的說辭,卻變成了自欺欺人的道理了。

01
健康的人,說生死,可以談笑風生。
母親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,一出生,家裏就缺衣少食。
七八歲的時候,就要帶弟弟妹妹。十幾歲就輟學,跟著父母一起種地了。
經歷了成長的苦,母親就歎息:“活著太難了,沒意思。”
母親二十幾歲,出嫁了,陸續有了三個孩子。我是老么。
母親生我的時候,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,家裏沒有米,只有一些難以下咽的醃菜。
看著嗷嗷待哺的孩子,看看不知所措的父親,又想一想自己的命運,母親一咬牙,就走到鄉里的衛生院,結紮了。從此,她再也不要孩子了,避免把家庭拖垮。
我們三姐弟都上初中的時候,母親又為學費發愁。走到親戚家借,總是看臉色,很多親戚是不願意借錢的。
借不到錢,母親就哭泣:“等你們三姐弟都不讀書了,我就死了算了。也免得拖累你們。”
“貧賤夫妻百事哀”,家裏越是沒錢,父母越是吵鬧。每到開學季,父母就得鬧一陣,父親生氣了,就揚起巴掌,打母親一頓。
母親嚇得跑到屋外,住在牛棚裏,說:“死了算了。”
再後來,我們三姐弟長大了,祖父母、外公外婆都很老了。母親又承擔起孝順的任務,一次次看到老人,被病痛折磨。
母親也看到,老人病了,兒女要湊很大一筆錢,送到醫院。也頂多是讓老人好一陣子,過不了幾個月,還要回到醫院去。
病痛之後,老人苟延殘喘地活著,要麼躺著,要麼在輪椅上,被人推來推去。老人病得厲害,無法開口說話,真的太造孽了。
母親搖頭,說:“大病,就算了吧。死了也是一種解脫啊……”說話的時候,是很輕鬆的,沒有什麼痛苦。
忽然想起一個笑話。
有人問:“青春痘站在哪里,才不害怕。”
有人回答:“站在腿上,背上……反正不能在臉上。”
提問的人揭曉答案:“青春痘長在別人的臉上,不怕。”
是的,但凡說“大病從死”的人,都是身體還好的人,也不是年紀特別大。看到的病人,都是他人。我的母親,也是這樣。

02
生病的人,才知道“好死不如賴活著”。
祖輩都過世了,母親也七十多歲了。
前年冬天,母親發現自己走路都很困難,腿腳越發不利索。
到醫院一查,是骨質疏鬆引起的毛病。在醫院躺了幾天,就出院了。
去年冬天,母親摔了一跤,這下就只能躺在醫院了。
但母親要進手術室的時候,忽然大哭起來,渾身抖動,似乎是要生離死別。母親到底是害怕了,她曾經的豪言壯語,已經一點都不管用了。
母親出了手術室,睜開眼,臉上的恐懼感,不見了。
快過年的時候,母親面部抽動不停,到醫院檢查。醫生說,這是腦梗的前奏,若是不注意,隨時可能癱瘓。
連續的住院,讓我們三姐弟,耗費了數萬元。
我和大姐商議,這後續的治療費,如何分派呢?大姐有些為難,說:“我一個外嫁女,還要問一問你姐夫才行。”
就在我們發愁的時候,母親說:“我的存摺裏,還有三萬多,都拿出來吧。如果不夠的話,你們還得想一想辦法,我真的還不想走……”
現在,家裏買了血壓監測、血糖檢查等多種醫療儀器,一日三餐吃什麼,母親都特別注意。身體稍有不舒服,母親就喊著要去醫院。
母親還能慢慢走動,就已經買來了輪椅。母親說:“萬一不行,推著輪椅,還能去醫院。”
忽然想起一段話:“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,父母在,你看不見死神,父母一沒,你直面死亡。”
當母親的父母過世之後,母親就要直面死亡了,但是她又不太樂意看到。
父親過世後,母親活得孤獨,但是她還是熱衷活著。為了活下去,多花點錢,母親是願意的,若是因為錢的問題,導致兒女有困難,母親也覺得應該的。兒女花錢,也是孝道吧。

03
是的,我的母親還健在,只是她經歷了大病,說話的口氣也大變了,忌諱談死,熱衷談生。
我想,多數的老人,和我的母親類似,真的要生離死別了,還是捨不得,不一定是日子有多好,而是活著就好。
想一想,也是可以理解的,螻蟻尚且貪生,更何況是一個大人呢。
現如今,社會好了,老人們可以退休,可以跳舞,可以看世界,也可以享受到醫療服務,活下去,就代表幸福。
作為子孫,對於老人活下去的願望,也要理性對待。若不是致命的大病,還是盡力挽救。也許花一大筆錢,只是讓老人多活了一兩年,那也無妨,也算是孝道吧。
作為老人,健康的時候,不要說“大病就算了”之類的話,到了病入膏肓了,也不要瞎折騰。生老病死,自然規律,釋然一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