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了40,上有老,下有小。大多數人在這個年齡,已經失去了拼搏的籌碼。
當我們步入40歲這個階段,若仍未能在職場中脫穎而出,成為中層管理者,大概率並非我們能力不足。你看那些進行管理層的,能力也就那樣。
主要原因,還是在一些意識方面,沒有迎合當前的職場潛規則。

1、不能和領導搞好關係
官大一級壓死人。向上管理,絕不能片面地理解為溜鬚拍馬,而是一種非常重要的職場能力。
在職場中,與領導建立良好的關係至關重要。
這不僅有助於我們獲得更多的機會,還能在關鍵時刻得到支持和幫助。
若我們不能與領導建立良好的關係,不僅可能會錯過許多寶貴的機會,而且會讓工作的過程,變得不那麼順利。
2、缺乏自我保護意識
要始終明白:職場是一個利益場。人類在利益面前,什麼手段都有可能使用。
在職場中,我們不僅要努力工作,更要學會保護自己。
不要因為自己的疏忽,給別人留下把柄。平時言行不注意,而留下不必要的證據,就會讓別人拿捏或攻擊。
也不要被人利用,讓別人把他犯的錯推脫到你的身上,成為別人的“背鍋俠”。

3、喜歡單打獨鬥,不願意尋求支援
工作上的事,如果你想做,是做不完的。當自己力所不及的時候,必須學會讓別人來分擔。
合作也是現代職場的核心。各盡其職,每個人只做自己拿手的事,是效率的體現。
如果我們總是習慣於單打獨鬥,不僅會限制自己的成長,還可能影響到團隊的協作和整體效率。
在職場上,寧願自己吃苦,也不尋求幫助,並不是一種美德,而是一種錯誤。
4、不好意思爭取利益或機遇
出來工作,就是為了獲得利益的。職場的機遇,就是指能為自己帶來更多利益的機會。
一個出來工作的成年人,如果為了自己所謂的面子,連利益和機遇也不爭取,這就是活要面子死受罪。
在追求職業發展的過程中,敢於爭取自己的利益和機遇是必要的。
如果我們總是過於謙讓或害羞,在別人眼裏不是有格局,而是一個十足的傻子。

5、從不願與別人分功
曾國藩說:功不獨居,過不推諉。
在職場中,與他人分享成功和榮譽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方式。
職場裏,很多時候,你所掙下的功勞,你一個人是吃不下的。你不把功勞分出去,也是浪費。
如果你把功勞分出去了,別人就會投桃報李。將一部分功勞,變成一種感情和利益的投資。
如果我們總是獨佔功勞,可能會導致他人對我們的反感和疏遠,甚至是嫉恨。
6、悶頭苦幹,不會自我表現
“幹得好不如說得好”,雖然這是職場的弊病,但卻沒有方法避免。
人,總是會相信自己看到、聽到的東西。如果你不懂得表現,就無法讓領導知道你的辛勞和貢獻。
領導不知道,就無法轉換成利益,基本等於白乾。
在職場中,展現自己的能力和價值,比實際的工作表現更加重要。
如果我們總是默默無聞,不善於展示自己的成果和貢獻,就會被領導忽視或低估。
7、不會換位思考,去揣摩別人的想法
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。在職場中,瞭解他人的需求和想法是至關重要的。
只有能合理推測出別人的想法,才能讓思維和行為更加適當,才能做出更有利於自己的決策。
換位思考,是推測別人想法最有效的途徑。
如果我們總是以自我為中心,無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,可能會導致溝通不暢、合作受阻。

人過40,仍未成為中層管理者,與工作能力本身沒有多大關系,更多的還是意識方面的原因。
為了更好地發展自己的職業生涯,我們需要不斷地反思和改進自己在這此方面的表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