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這一生,都要好好做自己,管好自己的言行。當我們老了,千萬別以為,自己退休了,錢花不完,大方一點是應該的。

人這一生,都要好好做自己,管好自己的言行。當我們老了,千萬別以為,自己退休了,錢花不完,大方一點是應該的。
明代官員海瑞有句名言:“人不能重己,無以致人。”連自己都不重視的人,憑什麼能夠管束別人。人在社會上混,每天睜開眼就看別人,還挑三揀四,要看清自己,很難。反過來說,一個厲害的人,是會研究自己,改變自己的
在《經濟學思維50講》裏,有一段話:“有一種炫耀,很危險,就是你炫耀的東西,不屬於你自己。當一個人既沒有特長又沒有成就的時候,他的炫耀常常變得具有諷刺意味。”
作為70後的我,在農村待了十多年。上世紀八九十年代,村裏很多年輕人結婚,找的對象,要麼是隔壁村的,要麼是隔壁鄉的,要麼是某農村遠親家的親戚、朋友、老鄉等。從郊區嫁到農村,從鎮上嫁到村裏,都習以為常。但
尤其是開小車來的親戚,去了誰家,誰家就蓬蓽生輝。作為農村出生的70後,小時候最大的夢想,就是去城裏,混出名堂了,衣錦還鄉。
三毛說過:“世上的喜劇不需要金錢就能產生,世上的悲劇大半和金錢脫不了關係。”顯然,任何一樣東西,完全沒有,會讓自己困頓;太多了,會氾濫,都不是好事。金錢是滋養生活的必備品,我們不能忽視,但也不能無休止
從出生開始,兄弟姐妹的緣分就開始了。成長的路上,也一直聽父母教誨,要善待親人。過了五十歲,一旦做完以下幾件事,兄弟姐妹就走散了。
小時候讀書,朗朗上口,對故事的解讀,往往在表面。當再次讀到《賣炭翁》的時候,除了感慨一個老翁的悲催命運,也找到了老翁為何一生都沒有富起來的根本。
看過一句耐人尋味的話:“管住了嘴巴,人生就成功70%,剩下30%就交給上天來安排。”若是要廢掉一個人,那就讓他一直多嘴,然後從其言語中,找到各種是非,製造禍端。
與其抱怨命運不公平,錢沒有長眼睛,不如積極改變自己。這些年,有一個新名詞——培育財源。也就是說,一個人錢多錢少,就看自己如何培養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