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種樹,叫高山榕,四季常青。汪曾祺在《人間草木》裏如此描述:“大青樹不成才,連燒火都不燃,故不遭刀斧,保其天年,唯堪與過往行人遮陰,此不材之材。”高山榕長得歪歪扭扭,不是木匠眼裏的材料,因此可以放肆

有一種樹,叫高山榕,四季常青。汪曾祺在《人間草木》裏如此描述:“大青樹不成才,連燒火都不燃,故不遭刀斧,保其天年,唯堪與過往行人遮陰,此不材之材。”高山榕長得歪歪扭扭,不是木匠眼裏的材料,因此可以放肆
光滑的石板路,從村口一直通到學堂。學堂門口的烏桕,春天發芽,秋天染色;清清的溪流,繞過學堂,東流去。有風,從遠方吹來,夾雜著泥土的芬芳,有時候是豬牛羊糞的味道……作為70後的我們,對村裏的學堂
愛惜生命,人人有責。可是如何做才算愛惜生命呢?每天養生,定期體檢,遠離危險地帶,這些方法,都是對的。但是更多的傷害,卻來自於我們自己的內心世界。讓內心世界變好,比什麼都重要。餘生,需要持續斷、舍、離,
害人之心不可有,防人之心不可無。人這一生,說長不長,說短不短,百年之間而已。若是孤苦伶仃,一日都太長;若是幸福美滿,百年都太短。相對來說,退休的老人,在晚年過得好一點,起碼是經濟上壓力小一些。可是我們
可是很多人卻在生死的關口,迷失了自己。當一個家庭因為有老人過世,陷入混亂、悲傷過度的時候,家庭的禍事就來了。
過了老年人,有很多的古訓。我們不要以為,古代的人很迷信,認為這不行那不行,用條條框框控制老人的言行。
結婚的時候,女人大大方方敬茶,稱呼婆婆為“媽”。後來才發現,婆婆不是“媽”,就算是媽,和親媽還是有一定的區別。婆媳關係總是難以維繫,甚至水火不容,見一次吵一次。若是婆婆到兒子家,幫忙帶娃,幾代人住一屋
作家毛姆說:“金錢有如第六感官一般,如果沒有金錢,便不可能完全利用其他的感覺。”誠然,金錢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,是不可缺少的東西。如何賺大錢?是很多人疑惑的事情,又拼盡全力地尋找答案。到了一定的年齡,
大部分的人,都會這樣回答:“身體,大不如前。”時光催人老,我們又不想老,這真的很矛盾。誰都想,在退休之後,能夠健健康康地多活幾年,也在費盡心思做養生。
哲學家布律耶爾說過:“用感情生活的人的生命是悲劇,用思想生活的人的生命是喜劇。”如果有一天,你發現父母七十歲了,還在做以下幾件事,應該及時制止。